原标题:吕梁护工的北京春节:退掉女儿抢来的春运票,“想多挣点钱”
摘要:2021年春节,北京市吕梁山护工服务站的宿舍热闹了起来。这间面积不足50平米的平房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近,住着14位护工姐妹,在就地过年的号召下,她们决定留在北京,赚三倍工资,过个职业化的年。
山西吕梁曾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,人均收入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。2016年起,吕梁市开展护工培训计划,3万家政人员走出大山,其中多为农村妇女。她们进入大城市打工谋生,靠双手脱贫,有人因此逃离了家暴,也有人赚钱修房,成了家里的收入主力。
春节期间,聚集在北航服务站的二百六十多位吕梁家政人员中,近一半人选择继续在京工作。无论是借住雇主家,还是留在宿舍中,她们都尽量让这个异地春节“像个样子”,哪怕只是煮一锅饺子,涂一支口红。
图、文、视频|吕萌
剪辑|沙子涵
编辑|高心碧
北京市海淀区吕梁山护工服务站,留京过年的家政人员。
在宿舍里共度春节的护工姐妹们。
“我能给大学教授带来快乐”
张雪梅和刘高恩在家中合影。
临近中午,张雪梅正在厨房里娴熟地擀着饺子皮,刚下锅的饺子在热水中翻滚着,都是刘高恩爱吃的白菜馅儿。屋中家具陈旧,却收拾得整整齐齐。
临近过年,张雪梅开始为大扫除忙碌。
在房门上张贴着事项提醒。
张雪梅为刘高恩准备了白菜馅儿饺子作晚饭。
82岁的刘高恩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退休教授。2020年9月,他患上了脑梗,生活无法自理,他的儿子们忙于工作,便找了护工来照料老人起居。
生病期间,刘高恩得了抑郁症,沉默寡言。张雪梅上午带着他去和退休的老同事打牌,下午领着他散步。“没想到我一个村里的人能给大学教授带来快乐”,她对这种心理疾病并不了解,却用最简单的方式帮老人舒缓了情绪。如今提起张雪梅,刘高恩满口称赞。
刘高恩腿脚不便,张雪梅鼓励他多锻炼。
张雪梅为刘高恩修剪指甲。
2017年,张雪梅的两个孩子刚考上大学,急需用钱,她向亲戚借了5万块后,开始外出当护工,挣钱贴补家用。
张雪梅每天按时为刘高恩喂药,在刘高恩眼中,她像是一个热心又开朗的“孩子”。
张雪梅展示老家的新房子。
四年过去,张雪梅还清了外债,鬓角也已满是银丝。她向刘高恩展示吕梁老家翻新后的房子,她计划给家里装修一遍,明年邀请刘高恩去过一回山西的年。
“没把自己当成女人来看”
赵越红在北京羊肉胡同。
北京羊肉胡同里,一间小超市的柜台前,赵越红用山西方言和屏幕里的三个儿子聊天。她将镜头转向门外,向他们展示自己的工作环境,青砖红瓦的院门前挂起了灯笼,八哥儿在笼子里上蹿下跳,不时冒出一句“欢迎光临”。
这是赵越红在外过的第一个春节,孩子们都不回家过年,赵越红也不想回到那个令她心生寒意的故乡,索性留在北京替雇主照看店铺。
赵越红在超市货架上添放商品。
从开店营业起,赵越红就帮雇主看管超市,进出的每一笔账都在她的详细记录中。
四年前,35岁的赵越红不堪忍受丈夫的酗酒和家暴,在一次争吵中匆忙离开了家。“当时连鞋都没穿,还是孩子们把衣服给我送出来的。”
通过同乡的介绍,赵越红参加了家政培训。初来北京时,她在养老院做临时工,挣到了第一笔属于自己的钱,后来到雇主家中长期做护工,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。“我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女人来看,只想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。” 赵越红回忆起过去,与现在已是天壤之别。
赵越红偶尔也会帮雇主打扫家中卫生。
闲暇时,赵越红给雇主饲养的八哥儿添食换水。
她曾照顾过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91岁老人,对陌生人很是抗拒,接连换了几任护工。赵越红小心翼翼地与她接触,除了擦身、喂饭等工作,老人喜欢看报纸,听红歌,赵越红每天站在一旁给她读报、唱歌。
每周休息的时候,赵越红会去教堂礼拜,或在雇主家中的卧室里看书。
赵越红随身携带的老旧钱包里,夹放着双胞胎儿子小时候的照片。
这些悉心的照顾被雇主一家看在眼里,去年,他们悄悄为赵越红准备了一桌饭菜和蛋糕,那是她过得最隆重的一个生日。
“不回家也要像个样子过年”
宿舍里,段海珍和几位护工姐妹将要出门置办年货。
除夕那天,段海珍一早就接到了雇主的电话,让她大年初一去看护新生儿,护理费是平常的三倍。她是吕梁出来的第一批月嫂,在北京的6年里,她学会了催奶、处理婴儿的黄疸、照料产妇的刀口,工资也翻了番,活计多时月入过万。
这是段海珍在北京过的第三个春节。女儿早早帮她抢好了春运的票,她把票退掉了,“想多赚点钱。”
春节当天,段海珍一大早起床梳妆打扮,准备和姐妹们出门逛街。
刘永勤平日里很少注重装扮,过年时,她在宿舍里涂起了口红。
今年春节,宿舍里比往年热闹。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门附近,这间不到50平方米的平房里住着14个吕梁女人,平日里,相近的生活习惯是她们彼此离家在外的慰藉。
这些天来,她们多半继续工作,留在雇主家里过年。余下不出工的,早早张罗起准备对联和年夜饭。比起平常的饭菜,段海珍和同乡们多准备了一锅饺子,炖了一条鱼,就着热腾腾的锅气,各自掏出手机,跟天南海北的家人视频拜年。
在这个略显拥挤的房间里,段海珍和同乡们照例穿着新衣服,戴上红围巾。“咱们不回家也要像个样子过年”,年三十那天,这句话始终挂在她的嘴边。
就地过年的护工们聚集在家政服务站中谈论近况。
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超市前,护工们正在为宿舍挑选春联。
段海珍和姐妹们商量着买些山西的传统面食,留作年夜饭。
宿舍外,同乡前来探望。
除夕年夜饭,护工们一边吃着饺子,一边和家人视频。
刘永勤与姐妹分享着孙子给她拜年的视频。
除夕清晨,护工姐妹们在家政服务站门口张贴春联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